浠川故土觅仙踪
浠川故土觅仙踪
石泉
晋朝的旌阳(现四川德阳的旌阳区)县令许逊对道教的研究很入心,后成为道教净明道始祖。许逊曾有一个名为“龙沙谶”的预言:“一千二百年后,豫章之境,五陵之内,会有八百地仙出世……”。因此,许逊之后,升仙成风。浠水作为豫章故地,自然有更多的升仙大戏在此上演。这里面就有汉代的刘真人在县东九十里的大罗浮山(今蕲春仙人台)升仙,宋代的刘氏女在县东南三十里蜜蜂崖(今龙凤山)升仙,宋代的谢氏女在县西北十五里月石山(今月山)升仙……。这里面最早的升仙者要算刘真人了。刘真人升仙后,大罗浮山遂改名仙人台。
到了清初,由于王禹偁在宋代所定“浠川八景”多毁于明末张献忠起义,知县刘佑让浠川大儒黄正色重新命名“浠川八景”。黄正色将仙人台命名为“浠川八景”之一,名曰“仙台药茂”。
黄正色为什么要将仙人台命名为仙台药茂呢?是因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此山中药材种类繁多,高达600余种。这在国内是极为罕见的。
黄正色重新命名“浠川八景”后,为每个景点都写了诗,并且引来大量和诗。黄正色的《仙台药茂》诗是:
远入崔嵬石涧回,仙家福地好徘徊。丹炉无恙万山静,棋局未收孤鹤来。药圃尚肥当日草,春云偏上昔人台。龙沙八百相传久,只待碧桃花一开。这次登山,是我的主意——原本是几位同学计划去白莲河荡舟,邀我同去,被我回绝了。做够了市井之蛙的我,不喜欢那种小资情调,我喜欢站在高山之巅,开襟坦怀,沐浴自由的山风。并且,仙人台能被黄正色看中,入选“浠川八景”,肯定有它的独特之处。同学们为了实现与我同行的初衷,只好妥协,同意与我一起登仙人台。
考虑到节约路程,我们决定借道英山从北坡登顶。英山县南河镇热情的私营企业家黄火生先生开车将我们引导到了山的半腰处。
车子刚到山下,仙人台便向我们展露出它的仙姿,五彩缤纷的山体让人在脑海里马上浮现出层林尽染四个字,烟雾弥漫的面纱又教人联想起如梦似幻四个字。
山路陡峭而曲折,山重水复的演绎着柳暗花明。临近山腰,有一处阡陌纵横的小平原,村舍星罗棋布,小犬老牛悠然,大家一致认定,这里就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徒步登山的路上有幽花闲草相迎,相信它们都是李时珍笔下的六百多种中药材中的一员。凭自己小时挖药经历所积之功,也能辨识出野菊花、野山椒、野山茄等几十种。
见到如此众多的中药材,联想起新冠疫情对经济、外交等的巨大伤害,觉得中国目前最缺的不是“药”而是“方”。“只待碧桃花一开”,黄正色的梦也是我们的梦。
到达山顶后,我们欣喜地看到,仙人台的真武殿保存完好,清乾隆皇帝所书“文钦武仰”、“恩佑四民”和“三教祖师”三块石额清晰可辨。白云观也得到了修复,规模宏大,器宇不凡。只是在连接真武殿和白云观的回廊周边有大量的古建筑构件被遗弃为废物,让人心酸。
仙人台有大、小景点近百处,我们没有时间一一踏访。我最为关心的是摩崖石刻“仙人台”三字的所在,因为它在我的心中是个未解之谜。
有资料说“仙人台”三字为涂景涛所书,其实这并非谣传,因为涂景涛是清末书法大家,而且有“偿于千山题‘仙人台’,至今存焉”的记载。但涂景涛是湖南长沙人,为官在大连作“海防同知”,怎么会到湖北来题墨呢?涂景涛在海防同知的岗位上为维护国家利益,与沙俄侵略者作出过不屈的斗争,但去职后调往何处没有史载,莫非他曾到仙人台隐居?
问了许多人,都不知道涂景涛其人。找到了摩崖石刻的所在,字迹已漫漶不辨。上面的地锦鲜红,好像涂景涛的心在滴血。
我站在山巅之上,心里五味杂陈,口占《登蕲春仙人台》一首:
卷幔群岚随眼在,浅游无定且由衷。龙沙八百谣传外,本草千株此苑中。楚嶂冬连将母病,汉庭业待补天雄。灵方何日扶时蹇?肯对归鸿问朔风!诗中的将母之典源自王安石诗《十五》,从一旁的两位女游客的对话中得知当天正是阴历十五。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
石泉,实名阎生权,1961年生,浠水清泉镇阎河人。1978年赴西藏工作。曾历任行署秘书科科长,行署副秘书长兼受援办主任、地委常务副秘书长兼地直工委书记、专员助理兼经贸委主任、兼交通局党委书记等职。2009年从日喀则行署退休。比较关注经济理论和文化事业,曾主持一些经济课题研究,参与过《中国旅游大辞典》、《商业文化学》和《林芝区域文化丛书》等书籍的编写,兼任过日喀则文联筹委会主席,主持编辑《珠穆朗玛》和《绿雪》文学期刊(现改名《后藏文化》)品智海淘珍 | 享幸福人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赞体现真情 分享传递友谊
公众号:Transl8classwaraid
留言是一种美德、转发是一种智慧 欲阅读更多,请↙↙↙“推荐阅读” !
推荐阅读
● 湖北颂
● 黄冈颂
● 浠水颂
● 神奇黄冈
● 灵秀浠水
●我的奶奶
●麻桥赋
●醉美浠水